今日(3月30日),第三屆中國化妝品年會·新品開發論壇在廣州南豐朗豪酒店舉行,該論壇由諾斯貝爾、上海英宇包裝戰略合作,有8位嘉賓把脈美妝新品開發趨勢?,F場,巢歸研究院創始人劉學東帶來《2023化妝品研發新技術、新原料、新趨勢》的主題演講。
“最近半年,技術的活躍度越來越高,”劉學東感慨,在行業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進程里,工程師也越來越被重視。
在此背景下,技術在什么方向上發力,才能更好地傳遞品牌價值呢?對此,劉學東表示,發力點可以從原料的技術趨勢里“尋找”。
在他看來,成分技術有四大趨勢,即成分更具體、機理更清晰、功效更明確、屬性更科技。
基于這些趨勢,劉學東總結了成分技術的5個發力點。
一、機理相對清晰、功效表達確定、應用研究經驗豐富的小分子化合物。
這類成分包括維A醇、維C、煙酰胺、蝦青素等,其還可以通過穩定化、包裹等技術實現更好的表達。比如,可以通過添加山梨糖醇和鋅等提升VC穩定性,通過包裹技術讓原料更穩定并提升滲透率,同時,采用超分子改性技術,提高生物活性分子的溶解性,增加活性成分的作用位點,減小刺激性。
二、植物科技。
他指出,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實際上是目標成分從細胞內釋放、克服細胞壁、內部基質、固液接口、流體膜阻力擴散到溶劑中的非穩態過程。當前,植物提取的工藝有傳統溶劑提取法、超聲波/微波提取、超臨界流體萃取、瞬時高壓差提取、植物細胞培養等。
三、生物發酵/合成。
其中,生物發酵有兩大技術應用:1.通過篩選菌種發酵后得到,如半乳糖酵母樣菌發酵產物濾液、乳酸菌發酵溶胞產物,二裂酵母發酵產物溶胞產物等;2.通過選取特定底物(植物)篩選菌種后進行共同發酵得到,如乳酸桿菌/人參根發酵產物濾液、稻米發酵產物濾液、酵母菌/珍珠母發酵溶胞產物濾液等。
生物合成技術也發展空前,很多專注生物合成的創業公司融資也順風順水。目前以生物合成的工藝,將一些市場上大家認可度比較高、功效表達比較明確的成分再用生物合成的方法重新做一遍,重新席卷市場,獲得更多新推品牌的關注和推崇。
四、合成多肽/生物合成多肽/植物多肽等創新多肽。
劉學東指出,2021版已使用化妝品原料目錄中涉及多肽的原料有78個。當前在市面上使用的多肽成分包括:內源性多肽,如三肽-1、谷胱甘肽、銅肽;結構修飾類多肽,如乙?;?8,乙?;穗?3;動物來源的多肽(進行結構修飾),比如類蛇毒肽、芋螺肽(精氨酸/賴氨酸多肽)。
五、膠原、功能蛋白。
當前,重組膠原蛋白是行業最具潛力的科技成分,有著“重組膠原蛋白第一股”之稱的巨子生物自港交所上市以來備受資本青睞,總市值更是一度超過500億元。
劉學東談到,膠原蛋白約占人體重量的6%,在一個50kg的成年人體內,約有3kg的膠原蛋白, I、II、III型膠原蛋白占膠原蛋白總量90%以上。因其既是結構性蛋白質,也是功能性蛋白質,因而具有多樣性。
其中,動物源膠原蛋白基于用酸、堿、酶解法處理動物來源的組織,制造成本低;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則基于基因工程生物合成技術。
此外,在與ChatGPT的對話中,其給出了目前國內護膚最有效的9大成分:A醇、VC、煙酰胺、透明質酸、a或β羥基酸、神經酰胺壬二酸多肽、防曬劑等。
除了成分技術趨勢,劉學東還分享了化妝品技術趨勢等。在他看來,化妝品技術將會更注重環境友好、更個性化、更智能、更科技,“2023年十大化妝品趨勢和創新的影響,包括綠色護膚、沉浸式體驗、個性化定制、抗衰和年輕化、智能診斷等”。
“只有搞清楚技術路徑,品牌的科學生態才會更完整、更齊備?!?劉學東如是說。
第三屆中國化妝品年會由化妝品觀察、CiE創新展聯合主辦,FPH肌盼主贊助,貝豪集團、中國國際美博會戰略合作,有37位大咖共論產業發展,指引未來趨勢。